查看原文
其他

长三角议事厅 | 如何建设世界级滨水人居生态示范区

易臻真 复旦发展研究院 2021-04-15


导语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草案中提到,示范区的总体发展愿景是“世界级滨水人居文明典范”。总体规划中用“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全域功能与风景共融、创新链与产业链共进、江南风和小镇味共鸣、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共享”五个“共”,描绘了“世界级滨水人居文明典范”愿景的现实图景。什么是世界级的滨水人居生态城市?示范区要建设的滨水人居生态城市与国外的滨水城市有何不同?滨水人居生态城市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生活与生产的关系?




近日,“长三角议事厅”沙龙走进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先行启动区第二场活动(总第八期)在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金泽工艺社举行。本期沙龙邀请了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彭希哲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大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教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生态规划建设组刘伟副组长,绿色江南公众环境关注中心方应君主任,以及青浦区区域发展办公室薛锋主任,共话世界级滨水人居生态示范区的建设工作。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生态规划建设组副组长刘伟



刘伟:用“蓝、绿、古、新、共”实现“跨区域、最江南和世界级”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有三个关键词:一是“跨区域”。示范区位于沪苏浙三省交界处,包括上海市青浦区、苏州市吴江区和浙江省嘉善县。国务院批准的总体方案要求示范区“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二是“最江南”。示范区的前缀是生态绿色,这里水网纵横、湖荡密布,河湖水面率达20.3%,有着一流的自然生态,同时示范区范围内拥有7个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镇,是吴越文化的核心区域,江南水乡是这里的独特基因;三是“超级都市圈”。示范区背靠上海这个超级都市圈,有连接全球的国际机场,有联通国内的高铁网络,更有四通八达的城市节点连接网络。可以将,示范区是一块世界级的料子,虽然目前这里在三省相对来说是经济洼地,但将来一定会把这里的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建设世界级滨水人居城市可以从五方面入手:一是“蓝”。水是示范区的特色,如何做好水文章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总的考虑是原有的普通水系资源放在大都市圈中考虑,把文化、运动、会展等,与水充分结合,展示特色;二是“绿”。核心是按照“多组团、网络化、融合式”的空间布局,在好风景中植入新经济,打造真正的高质量发展空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引领可持续发展。三是“古”。充分挖掘古镇资源,推动古镇活化变成一个创意空间、活力空间;四是“新”。在整个区域里面,探索如何在优美生态环境中植入新经济,探索生态友好型的发展新路径;五是“共”。共建共享,通过三地联动,将政府、市场和企业等主体结合起来。


绿色江南公众环境关注中心主任方应君



方应君:致力于从供应链到证券税收的全面绿色



绿色江南,一直致力于在环境治理研究领域开展工作。首先是绿色供应链。绿色江南与世界很多的知名企业保持非常好的合作,比如Apple、三星、沃尔玛、Zara、华为等。长三角地区企业的环境责任和社会监管水平都不低。环境水平的提升需要公众的监督和公众的合作,形成一个有效闭环,健康发展;其次是绿色证券,为规范市场经济和保护股民广大的利益,使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推动所有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特别是环境和应急安全这方面的信息要向广大的股民公开;最后是绿色税收,希望那些真正有社会责任或者环境责任的企业充分享受到税收减免。用杠杆机制去撬动社会经济资源,积极地做一些引导,向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健康市场发展的方向扶持。在推进经济实力和人文经济转化的过程当中,推动环境友好型、科技友好型、经济友好型、宜居友好型的转向。


复旦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彭希哲教授



彭希哲:软实力推动地域发展


示范区先行启动区的五个镇虽然分属不同的市区,但经济和文化在历史上是相连的,方言也属于同一语言分支,是江南文化最核心的地方。从吴越时代开始到现在,江南文化积淀了2000多年,河道水网为这里提供了早期的便捷交通,使之成为近代经济非常繁荣的地区。和交流方式。金泽保留了很多的传统江南小镇的风光,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17世纪法国著名启蒙学者孟德斯鸠对东方有很多研究,他指出人类历史上有三个三角洲地区是突出的富裕、发达和文明区域,分别是埃及尼罗河三角洲、荷兰的莱茵河三角洲以及长江三角洲的“江南”。如何将历史文化优势结合大自然的馈赠沉淀积蓄成为再次发展的动力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


从民生角度来看,未来这里是让更多人居住还是让更多人在这里工作,会有很大的差异。未来华为的进入必将引进更多人口,随之带来大量对医疗、教育、住房等公共服务资源的需求。在示范区内,医疗资源能否实现一体化或更有效地配置?青浦平均每万人配置将近有90个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吴江、嘉善这个数值大概只有35人,差距悬殊。最近青浦和中山医院签约将共建一个智慧医院,以互联网为基础,以示范区为中心,对整个都市圈中的医疗资源进行更优化的整合。


同理,还有异地养老的问题。上海现有500多万户籍老年人,每年还要增加30多万老年人,加上外来的老年人和为老服务的人口,未来将近1000万人口与老龄化有关。上海人最喜欢的就是到吴江、嘉兴去养老,不能简单地把养老当成一个负担,养老事业和老年产业是可以作为新兴产业来发展的,形成以养老为中心的健康大产业。这样既能解决产业发展的问题,又能缓解中心城区的养老压力。


据此,发展示范区有两项工作最为关键:一是在环境保护生态绿色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把经济搞上去;二是在示范区里,不打破行政区划,真正做好公共服务一体化。



青浦区区域发展办公室主任薛锋



薛锋:青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作为地道的青浦人,小时候在水乡生活的最大感受是交通不太便利。中学时代商榻还没有通公交车,坐船去朱家角上学单程都要一个半小时。如今的青浦, 17号地铁线通车后使得这里与市区的距离缩短了,体现了城乡一体化。未来,这里将成为世界级的滨水人居典范,除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设施等之外,还有两点非常关键:一是滨水。如何处理好人与水的关系,除了水的环保和安全,如何将滨水环境变成人们的亲水乐园,从不同的层面跟人建立关系;二是传统文化。要打造世界湖区,除了世界级的企业和品牌活动,还需要对传统江南文化有所传承。如何把江南的精神继承下来,朱家角已经有些不错的实践经验。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大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教授



曾刚:发展思路从“三野”到“三新”转变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作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之一,在践行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方面承担着引领、示范职责。从发展思路上看,我们应该抛弃“三野”,追求“三新”。告别部分地区、部分企业、部分人士的“三野”做派,即“野蛮人”(不讲文明,蛮横无理,不尊重他人)、“野心”(好高骛远,脱离实际,谋求一夜暴富)、“野路子”(不讲规则,唯利是图,损人利己),倡导面向未来、合作共赢的“三新”模式,即“立新意”(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协同共赢作为谋求区域发展的新理念)、“穿新衣”(争做国家绿色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走新路”(走出一条低密度、低投入、高产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路)


在建设世界级滨水人居生态示范区的过程中,应该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为指导,发挥江南文化的优良传统,尊重规则、尊重自然、尊重他人、合作共赢,破解行政壁垒,充分发挥社会、市场的重要作用,建设机会平等环境,善待华为、阿里等民营企业,迎接绿色智慧时代的带来。具体而言,应该借鉴德国慕尼黑市郊的发展经验,尽快实现从“码头经济”向“滨水经济”的转变,尽快实现从农业生产单一功能向景观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等多功能农业转变,尽快实现从低成本的加工工业向高技术的智能制造、研发经济、总部经济、创意经济转变,尽快实现从低值、规模扩张的传统增长模式向高质、内涵提升的新型发展方式的转变,将“市区体现繁华与时尚,市郊体现实力与文化”的美好愿景落到实处。


问题一:大观园未来会有怎样的发展和机遇?


刘伟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准确的答案。但是大致的方向可以聊一聊,大观园的名气很响,文化属性很强,位处“一河三湖”的核心位置,深受各方关注。在这次2413平方公里的国土空间规划里,还没有到这个尺度。但围绕先行启动区5个镇,660平方公里的国土空间规划正在编制中,大的方向还是文化创新产业的植入,希望这一区域进一步提升功能,打造成为具有显示度的项目。


薛锋

在30多年前大观园是上海的旅游热点,但三十年来旅游产品一成不变,已经缺少吸引力了。江浙旅游业的发展依托的是文旅公司,但是上海却没有这样专门针对旅游发展和开发的公司,这是我们发展旅游的短板。目前青浦区筹备成立一家文旅公司来补齐短板,通过专业公司来发展文旅健康产业。


问题二:示范区内的人口规划及通勤圈是怎样设想的呢?


刘伟

关于人口数量,目前这里常住人口311万,规划人口380万,有大约70万的增量,公共基础设施配套的服务人口是450万,有一定的余量。但从区域功能上来说,人口增长还是比较乐观的。以落户青浦西岑的华为为例,预计2024年将有3万左右研发人员入驻,平均年龄也在30岁左右。考虑到这部分人员结婚生子,估计将有10万人导入。同时,华为不仅仅只是一家公司的进驻,它还会带动上下游企业。


彭希哲

当下全国抢人大战,我们周边南京、杭州都在抢人才,我们示范区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吸引人才呢?如果这里经济环境好,人才的发展前景好,自然就会有人来。我们团队最新的大数据研究表明,每天约有15万人从上海周边来到上海工作,同时有8万多人离开上海去长三角周边地区工作。这其中有一个节点就是金泽,与昆山和吴江形成一个团块,往来特别频繁。要让人才流动起来,而不一定都要安营扎寨。如今的“1小时通勤圈”可以从上海到南京,这里的政策制度好,年轻人觉得有发展潜力他们就会被吸引。人才流动的好处是不断有最有创造力、最需要的人才进来,企业也是同样的,并不一定都要让人力资源都沉淀下来。“15分钟生活圈”不能太教条地看待,人口密度城郊差异很大。目前在示范区,一方面推进在线下发展,而更为关键的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线上发展,充分利用5G技术突破15分钟的空间限制,将服务提供和服务需求高效匹配,实现绿色的高质量发展。


曾刚

一体化绝不是同一化,而应该是机会均等化,统一这一认识很重要。通过区域一体化,整合、优化各地资源配置,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从支持华为青浦全球研发中心建设的角度出发,建议重视人才公寓建设,为人才流动创造条件,保证世界级滨水人居生态示范区的重蓝绿、有文化、富内涵的高品质定位。



问题三:国外的滨水人居生态城市是怎样的?有什么值得借鉴的经验吗?


彭希哲

我谈谈自己的亲身体会。实际上是各个国家的滨水城市或者是湖区,都是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以及科学技术水平下产生的。但它们会有一些基本的共同特征,例如,环境保护、生态宜居、不同人群和谐友好以及便利的公共服务。每一座这样的城市或是区域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可以借鉴,却不能照搬。只有在广泛并充分了解了发达国家,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成功的生态友好的滨水人居环境的故事后,汲取他们的经验教训,但最终我们建成的将是中国方案,是我们示范区所特有的。


曾刚

什么叫世界级?世界级就意味着走在时代的前面、走在世界的前面,我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这才叫世界级。为了建成世界级滨水人居生态示范区,有三点十分重要:第一,重视水的联通。只有让水流动起来,才能提升水的自净能力,保证水的价值;第二,让水的流速降下来。早期河道裁弯取直,损害了水景观、水生态、水安全。因此,应该尊重自然,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避免人工不当干预;第三,保护湿地。重视发挥沼泽地在水质量提升、生物多样性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反思传统滨水主题公园建设模式,倡导新型生态游、休闲游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长三角议事厅”专栏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和澎湃研究所共同发起。解读长三角一体化最新政策,提供一线调研报告,呈现务实政策建议。




(作者易臻真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副教授,文章根据沙龙现场内容整理)


文章来源 | 澎湃新闻

微信编辑丨潘弘林


往期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